各学院、各学生组织、全体师生:
学校将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校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主题
我敢闯,我会创
二、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申报人)须为我校本科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我校在编教师,也可以是外校教师或者企业行业负责人。项目报名须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加活动,允许并鼓励跨学院、跨校组建团队,高校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每个团队的参赛成员不少于3人,原则上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项目的实际核心成员。参赛团队所报参赛创业项目,须为本团队策划或经营的项目,不得借用他人项目参赛。
三、总体目标
更中国、更国际、更教育、更全面、更创新、更协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聚焦“五育”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开启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征程,激发青年学生创新创造热情,打造共建共享的创新创业盛会,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四、主要任务
以赛促教,探索人才培养新途径;以赛促学,培养创新创业生力军;以赛促创,搭建产教融合新平台。详见《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教高函〔2024〕9号)(附件1)。
五、大赛内容
(一)高教主赛道
1.创意组
(1)参赛项目具有较好的创意和较为成型的产品原型或服务模式,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
(3)学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能参加本组比赛(科技成果的完成人、所有人中参赛申报人排名第一的除外)。
2.创业组
(1)参赛项目须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注册)。
(2)参赛申报人须为项目负责人且为参赛企业法定代表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即2019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企业法定代表人在大赛通知发布之日后进行变更的不予认可。
(3)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团队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
(1)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项目负责人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三)产业命题赛道
产业命题赛道要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立足产业急需,深化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促进学生了解产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能力,校企协同培育产业新领域、新市场,推动大学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
参赛项目类型主要分为两组:
(1)产教协同创新组: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基于“四新”建设的内涵和要求,推动解决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各类难题,加速产业转型升级与迭代创新。
(2)区域特色产业组: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聚焦举办地上海的三大先导产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及相关各类产业,提出具有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助力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区域产业生态。
产业命题赛道以团队为单位报名参赛,每支参赛团队只能选择一题参加比赛,允许跨校组建、师生共同组建参赛团队,每个团队的成员不少于3人,不多于15人(含团队负责人),须为揭榜答题的实际核心成员。
项目负责人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包括本专科生、研究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9年之后的本专科毕业生、研究生);参赛项目中的教师须为高校教师(2024年8月15前正式入职)。
参赛团队所提交的命题对策须符合所答企业命题要求,命题企业将对命题对策进行契合度审核评价。参赛团队须对提交的应答材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或物权。所有参赛材料和现场答辩原则上使用中文或英文。
六、参赛要求
(一)参赛项目能够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各领域现实需求,充分体现我校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制造业、农业、卫生、能源、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人工智能、数字技术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文化传播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2-4)。
(二)参赛项目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实、健康、合法。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参赛项目如有涉密内容,参赛前须进行脱敏处理。如有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或违背大赛精神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资格、所获奖项等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三)参赛项目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根据参赛团队负责人的学籍或学历确定参赛团队所代表的参赛学校,且代表的参赛学校具有唯一性。参赛团队须在报名系统中将项目所涉及的材料按时如实填写提交。已获本大赛往届总决赛各赛道金奖和银奖的项目,不可报名参加本届大赛。
(四)参赛人员(不含产业命题赛道参赛项目成员中的教师)年龄不超过35岁(1989年3月1日及以后出生)。
(五)各学院要严格开展参赛项目审查工作,确保参赛项目的合规性和真实性。审查主要包括参赛资格以及项目所涉及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财务状况、运营、荣誉奖项等方面。
七、赛程安排
(一)校赛报名阶段(5月31日—6月7日)
1.各学院动员本学院在校生和符合条件的毕业校友,根据以往学科竞赛获奖成果、“挑战杯”“创青春”竞赛、大学生科技立项、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其他创新创业大赛等,进行资源整合,培育参赛项目,组建项目团队,广泛动员学生报名参赛。同时挖掘本单位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资源(特别是学生参与的产学研项目,学科竞赛成果等),动员教师指导学生培育参赛项目,选择参赛组别。
2.为做好我校学生参赛工作,所有参赛团队必须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进行报名,在“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通过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进行赛事咨询,提交最终参赛《项目(商业)计划书》,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4年5月31日,报名截止时间另行通知,在此期间各团队可在网上修改上传。
3.参赛团队将撰写的《项目(商业)计划书》交所在学院,各学院统计参赛项目数量报竞赛组委会办公室,组委会办公室对各学院参赛项目进行网上核准,并根据所报名额总数及往届获奖情况分配校赛参赛名额。并将《js6666金沙登录欢迎您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校赛推荐项目汇总表》(附件5)《项目(商业)计划书》和支撑材料(创业组参赛团队还需提交组织机构代码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及专利、软著、政府批文、鉴定材料等其他佐证材料电子版,按照推荐顺序,以推荐顺序—项目名称—材料类别命名)以学院(团队)为单位收齐后,于6月7日前报送至大学生活动中心团委办公室(南303),电子版发送至团委青年发展中心邮箱(cyqnfzzx@163.com)。
(二)校级比赛(6月8日—6月15日)
1.校级复赛(6月8日—6月11日)书面评审。校赛组委会组织专家通过查看参赛项目书面资料,择优选拔进入校级决赛。
2.校级决赛(6月12日—6月15日)。决赛采用答辩的方式,评委审阅项目计划书、1分钟展示视频及其他佐证材料,项目团队进行答辩和评委提问10分钟。每个团队需提交答辩PPT以及3分钟的视频(视频请选择avi,wmv,rmvb,rm,flash,mp4格式,大小不超过500M),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备战省赛(7—8月)
1.校赛组委会根据我校参加省赛的分配名额,综合校赛情况,择优推荐代表学校参加省赛的候选项目。
2.校赛组委会办公室协同相关学院和部门,对入围省赛的候选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做好信息跟踪、技术支持、优化包装,全力备战省赛。
八、其他
1.加强宣传,广泛发动。各学院要认真做好赛事的宣传工作,积极动员广大同学参加;同时要突出重点,协助学校做好参赛项目培育、申报工作,组织优秀的专业教师对申报作品进行指导,为学生参加竞赛提供必要的支持。
2.加强协调、精心组织。各学院对竞赛组织工作应予以高度重视。各学院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精心组织,有序推进,确保本院推选工作的顺利进行。
3.作品培育是持续性工作,确立选题以后,应在指导老师指导下完成产品或服务、市场调研、撰写创业计划书,并取得相关产品应用等辅证材料。
4.竞赛相关信息,请及时关注我院团学生会公众号(西交大城院学生会)、我院团委公众号(西交大城院团委)。其他事宜由竞赛组委会另行通知。
九、联系方式
联系人及方式:茹 静老师029-86654270
刘浩楠老师029-86652274
青年发展中心:杨泽远同学13325387436
张晓倩同学18992512183
团委青年发展中心负责赛事的组织协调。如有疑问,请联系赛事的相关负责人,并及时加入相关赛事QQ群:836193715。
附件:1.教育部关于举办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的通知
2.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高教主赛道方案
3.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方案
4.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产业命题赛道方案
5.js6666金沙登录欢迎您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校赛推荐项目汇总表
js6666金沙登录欢迎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竞赛组委会
2024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