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

人才培养系列报道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报道 > 人才培养系列报道 > 正文

【推进“双一流”】经济系积极探索“教、赛、学、思”一体化,不断强化自身特色建设

日期:2016-06-30    来源:

 

2016年学院提出了统筹推进“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工作目标,经济系积极响应并不断强化自身的特色建设。在多年来的专业和课程建设中,经济系始终坚持“应用型特色+市场导向+职业需要”的人才培养目标,突破传统的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的学科型人才培养范式,突出应用型特色和实践育人,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全方位进行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创新与实践,积极探索“教、赛、学、思”一体化建设新思路,在专业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构建了基于职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

  经济系细化并落实了“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素质拓展与提升”三体系培养模式,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出发,科学设置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保证本科专业培养规格,突出了职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职业素养培养和职场训练,强化学生的核心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动手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英语应用能力、沟通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建立现代化的实验、实训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与阿里巴巴、娃哈哈集团、太平人寿、民生银行等30多家单位签订了实习协议,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实习+就业”的一条龙培养模式。

推动“教、赛、学、思”一体化,拓宽实践育人新平台

  学科技能竞赛是经济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经济系在多次参与国家级、省级学科技能竞赛的经验基础上,整合实验教学资源,将学科技能竞赛的内容紧扣各专业教学内容与教学环节,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创新实验教学内容,推进实验教学范式改革,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学科竞赛的实战演练中得以灵活运用、融会贯通,形成“课堂基础教学+竞赛实战演练+实践能力提升”的良性互动模式,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近年来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学科竞赛,获一、二、三等奖20余项,成绩优异。

  青年教师在指导竞赛的过程中,锻炼和提升了自身的理论知识、教学能力、组织能力,逐步成长为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青年骨干。近年来,青年教师有8人20余次获竞赛优秀指导教师,主持省、市级教改、科研课题立项10余项。

  另外,经济系坚持贯彻“学思结合,知行统一,提高素质”的育人理念,策划打造系创业创新杯品牌竞赛活动,组织经济论坛报告会、经济学会征文、模拟招聘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素质拓展项目,以此锻炼学生的业务能力和素质提升,成效显著。通过各种活动选拔培育的作品,代表我院在全国赛事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文图:经济系

  编辑:李静